近期,中央多次提到經濟發展新格局: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提出“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向我們發出一個明顯信號:中國經濟的發展重點,正加速從出口導向型轉向內需驅動型為主。面對這一重大改變,我市房地產開發企業應如何主動作為,積極作為,才能盡快適應這種轉變,促進全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要準確預判新格局對房地產業的影響
凡事要預則立,不預則廢。準確預判新格局對房地產業的影響,及早采取措施,主動作為,對房地產企業盡快適應新格局,增強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那么“以國內循環為主體”的新格局對房地產業究竟有何影響?最近,筆者就這個問題與龍巖中心城市部分房地產開發商和企業管理人員進行探討,發現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兩種不同意見:一是認為房地產是以內需為主要特征的,供給的對象是國內消費者,目前龍巖樓市需求強勁,好地段的新盤供不應求,實行新格局,不會對開發和銷售產生多大影響;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房地產業只是內循環經濟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也不是主體,國家啟動內循環,就是要讓全體市場主體參與,不能只有房地產獨秀于林。因此實行“內循環”新格局必定會對貨幣、金融、流動性這些房地產發展的重要因素產生重大影響。
筆者比較傾向第二種意見。對于這樣一個事關中國經濟發展格局的大轉變,其對房地產業不可能沒有影響。具體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對企業資金的影響。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如果讓其不受限制地擴大,一業獨大,這個行業就會變成一個碩大無比的資金蓄水池,對社會上閑置資金和原本用于其他行業或居民生活消費的資金產生虹吸現象,對實體經濟產生擠壓效應。因此,嚴格控制房地產信貸規模,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率,防范房地產金融風險是打造“內循環”的重中之重,這就不可避免地對房地產企業資金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二是對房價的影響,內循環主要是指國內消費主導下的經濟增長模式,但房價偏高或者房價上漲過快,對國內消費、特別是對實體經濟產生擠壓效應。實體經濟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利潤空間下降,商品價格隨房價的上漲而不斷上漲,阻礙內需消費擴大。因此,要實現新格局,就是要把房地產價格控制在平穩狀態,而不能任其繼續上漲,占用過多的其他生活消費支出。要活躍市場流動性,確保市場主體正常運轉,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眼前的難關,減輕居民房貸壓力,為購房家庭騰出買房、供房外的其他生活消費空間?梢灶A計,下一步相關監管部門貫徹執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方針會更加積極主動,措施會更加切實有力。但必須指出加強監管并不意味著要打壓房地產,因為房地產行業在內循環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對關聯的上下游行業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如建筑行業、裝修行業、材料行業等等?梢赃@樣說,沒有健康的房地產市場,就沒有良好的經濟內循環格局。
要及時調整企業經營戰略規劃
“內循環”給房地產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的長遠影響,恐怕會遠勝于流動性多寡,建安成本、稅收政策等房地產發展的諸多因素。因此,對于本市房企,當務之急就是要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戰略規劃,以盡快適應新格局對企業發展要求。首先要根據企業實際,適當調整投資計劃。過去20多年,龍巖的房地產業發展較快,但其發展模式多是以拼資源,拼消耗、拼資金的粗獷式經營。企業為擴大生產規模,一般都會不斷追加投資,而資金的來源主要是依賴銀行貸款和消費者的購房預交款。實施“內循環”新格局后,國家要鼓勵發展實體經濟,保護中小微企業,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最近,央行住建部等監管部門為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規模,對房企按“紅、橙、黃、綠”四檔管理,并設置了“三道紅線”。這一新政,釋放的信號非常清晰,就是要求房企管住有息負債,降低負債率?梢灶A測,下半年后,房企向國內銀行貸款將更難。我市房企負債率普遍偏高,應盡快按照新的融資限制的要求,及時調整自身的負債結構和投資戰略。其次,要及時調整企業的競爭策略。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全局性松動的可能性已基本不復存在,今后,房價暴漲已無可能,資產性周期的紅利將會越來越少,房地產市場越來越要憑本事吃飯。因此,房企必須放棄幻想,若練內功,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努力實現由快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